AI赋能教育: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大学如何变革?

AI前言4周前发布 yizz
2,260 0 0
广告也精彩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之变: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赵新专访

为什么说2025年是中国大学的变革之年?

2025年,中国大学将面临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大学需要在战略上保持敏捷,主动适应变革,否则可能会错失转型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将赋能学科建设,并对创新人才培养带来新的启示。

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赵新院长认为,人工智能最核心的概念是一种优化技术它通过计算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使世界的各个方面都能从中受益。简而言之,人工智能就是赋能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

人工智能并非要取代人类,而是要赋能人类。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思维方式是核心竞争力。即使AI存在,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也能更好地利用AI,获得最佳结果。

AI如何模糊传统的学科边界?大学该如何应对?

学科交叉融合是趋势

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必然涉及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甚至包括物理学生物科学。大学需要坚持固基础、宽专业面的教育思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南开大学的应对措施

南开大学率先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这些学院的成立正是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如何重构文、理、工科的课程体系?

解决问题本身是不分学科的。学生应在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一个问题的解决必然涉及各个侧面,需要不同学科的配合。

AI时代,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宽厚的知识面是基础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宽广的知识面。即使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今天,仍然会用到几十年前的专业知识。

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

以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为例,创造出这样的算法,不可能只用几个专业的知识就能创造出来,所以对于教育来说,还是要有宽一点的知识面,尽管现在专业越分越细。

学生用AI完成作业或论文,是否涉及公平性?

本科生论文不要求创新性

本科生的论文本身就不要求创新性,只要明确标注是在什么帮助之下完成的即可。这更多的是一个道德问题,而非学术道德问题。

AI是头脑风暴的一环

AI可以作为一个发散思维的工具,学生和AI也是互相激发的过程。尤其像现在的大语言模型,AI基本只是和人说话,不会做什么,用一个很常见的话就是知识的搬运工,是以搜索为主的工具。

鼓励学生使用AI工具

即使AI帮助学生找到答案,起码去用它了比不用好。

人工智能给高校教育带来哪些变革?老师是否会被替代?

教师角色转变:AI协同教育设计师

教师的角色将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AI协同教育设计师。老师需要教给学生一整棵知识树,而不仅仅是树上的果实和叶子。

照本宣科的老师会被替代

照本宣科的老师可能会被AI替代,因为有了人工智能以后,不再需要老师来念课本。

非结构化知识的重要性

老师的经验和非结构化的知识仍然非常重要。知识不仅包括定理定义,还包括定理定义是怎么来的,里面的内在规律。

人工智能专业扩招,是好是坏?

人工智能会变成通识类课程

人工智能未来可能会变成通识类课程,就像现在的计算机一样,每个人都需要掌握。

未来每个单位都要用人工智能

扩招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是为了满足未来各行各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

哪些职业容易被AI颠覆?哪些核心能力需要优先培养?

低端知识容易被替代

低端的、重复性的知识容易被AI替代,而高端的、需要联想和直觉的职业则难以被替代。

操作性、技能性的职业不易被替代

需要通过操作性、技能性得到相关结果的职业也不容易被替代。

核心竞争力:本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本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是核心竞争力。要善于把其他问题映射成本领域能解决的问题。

南开大学的培养模式

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鼓励学生从大二开始进实验室做科研,大三、大四参加小项目,毕业设计做大练习,将各门课程串联起来。硕士和博士期间进行科研训练,探索世界、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吗?

影响巨大,但仍有不确定性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影响非常大,但它是否真的能让整个社会达到非常理想的状况,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优化技术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一种优化技术,它通过计算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使世界的各个方面都能从中受益。

图灵机和冯·诺伊曼架构的限制

人工智能的基础仍然是图灵机和冯·诺伊曼架构,所以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像人想象的那样强大,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我认为: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人工智能的浪潮已经涌来。大学,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必须积极拥抱变革,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要求。固守陈规,终将被时代所抛弃。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同鲁迅先生所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我们要敢于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用智慧和勇气,开创教育的新篇章!

© 版权声明
chatgpt4.0

相关文章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