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凶杀案:破折号之死——AI示播列与人类语言降级

AI前沿7小时前发布 yizz
1,405 0 0
广告也精彩

赛博凶杀案破折号之死与人类的自证困境

1. 互联网上的“凶杀案”:破折号的暴毙

最近,互联网上发生了一起非常赛博、非常魔幻的“凶杀案”:破折号(——)被无数人当成了 AI 的接头暗号,惨遭屏蔽,最终“暴毙”于社交媒体。

  • 起因: X 平台的大 V @levelsio 公开发帖,直接屏蔽所有带有破折号的帖子。
  • 表面原因: 很多人厌烦了社交媒体上 AI 生成的蹩脚内容,这些内容常常滥用双引号和破折号。
  • 深层原因: 人类为了区分自己和 AI,不得不放弃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文化和体面的表达方式。

2. AI 为何钟爱破折号和双引号?

2.1 破折号:装逼利器?

破折号 具有解释、说明、转折、递进、拉长等多种功能,使用它可以让表达更有层次感,显得很有文化。对于试图模仿人类智慧的 AI 来说,这种结构清晰、逻辑感强的表达方式,是它从海量高质量文本(如论文、书籍、深度报道)中学来的最优解。

  • 例子 斯蒂芬·金等作家也喜欢使用破折号,使其文章更好看,更有节奏感。

2.2 双引号:强调与甩锅?

双引号 除了正常的引用外,AI 最喜欢用在两个地方:

  • 强调: 用打引号的方式包装一些冠冕堂皇的套话,来显得自己很专业。例如:“原始脑时段”,“信息断食法”。
  • 蹩脚的比喻: 用一些非常复杂的术语排列组合,例如:“认知义肢”,“活体地图”。

这种用法本质上是一种甩锅和疏离。当 AI 用双引号框住一个词的时候,它其实在表达一种潜在含义:这不是我说的,是你们人类语境里的一个类似的概念,我只是借来用一下,万一用错了你们别赖我。

  • 例子: 就像一个刚学会几个成语的小学生,写作文时恨不得每一段都用上成语,显得自己很有文化,但却用力过猛。

3. 示播列:AI 时代的口令

3.1 什么是示播列?

示播列(Shibboleth)是一个用来区分“我们”和“他们”的特定发音或用词。在古代战争中,两军交战时,会用一个特定的词来当口令,以区分敌我。

3.2 破折号和双引号:新时代的示播列

AI 内容泛滥成灾 的今天,普通人迫切需要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 AI 识别口令破折号和双引号,就这么不幸地成为了新时代的示播列。

  • 逻辑: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4. 反向进化:AI 绞杀语文?

4.1 语言的降级

AI 为了模仿人类,学习了人类文本里最优秀的那部分表达方式。而人类为了分辨 AI,开始主动抛弃这些优秀的表达方式,回归到一种更原始、更口语化、甚至更粗鄙的沟通模式。

  • 例子: 现在甚至出现了“用哈哈哈哈的就是 AI,写 hhhh 的就是人类,准确使用的地得就是 AI”的说法。

4.2 拥抱反智

我们正在被 AI,逼着走向一种表达上的降级。AI 正在绞杀语文,而我们,正在通过拥抱反智,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 未来: 最像人的表达,可能不是诗人字斟句酌的诗句,也不是学者逻辑严谨的论述,而是一句带着错别字、夹杂着语气词、甚至有点语无伦次的废话。

5. 无尽的猫鼠游戏

这是一个无尽的猫鼠游戏。在这个游戏里,被牺牲掉的是语言的丰富性,是表达的精确性,是沟通的层次感。

我认为:

这真是一场荒诞的闹剧!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冰冷的机器,我们竟然要主动放弃思考,拥抱粗鄙的语言。这就像为了躲避洪水,我们不惜自断双腿,最终只能在泥泞中匍匐前行。可悲,可叹!

感悟: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哀。AI 的发展本应是助力人类进步的工具,但现在却反过来逼迫我们降低表达水平,这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被误认为是 AI 就放弃思考和表达的权利,而应该积极探索如何与 AI 共存,让 AI 真正成为我们提升效率、拓展视野的助手。

© 版权声明
chatgpt4.0

相关文章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