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原生应用:豆包、DeepSeek与元宝的App下载量排位赛
AI应用市场风云突变:豆包反超DeepSeek,腾讯元宝如何应对?
短短60天内,中国AI原生应用下载排行榜的位次排名就三易其主。截至4月15日中午,豆包再次超越DeepSeek,位列中国区苹果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第二,DeepSeek被挤到了第三的位置,腾讯元宝则滑落到了第七名。这背后反映了怎样的市场竞争态势?
腾讯元宝的崛起与困境:DeepSeek能否成为银子弹?
2月13日,腾讯元宝作为首家在C端主力产品中接入DeepSeek-R1满血版的应用,一度趁着DeepSeek的东风崛起,3月3日力压DeepSeek和豆包,首度登顶。然而,好景不长,尽管一手靠着DeepSeek加持,一手靠着投流开道,但腾讯元宝再次被豆包赶超的现实说明,AI应用之战中,DeepSeek只能救一时之急,却无法成为敲定胜局的银子弹。
随着各家AI应用相继补上了深度思考的短板,用户的好奇心逐渐消退,用户习惯再次占据上风。中国知名产品经理傅盛认为,“产品体验只好20%、30%,没人会动。产品力得强10倍以上才能击穿市场。”除了产品力的弱化之外,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丰富度上落后一截的腾讯元宝,也成了被豆包再次迎头赶上的原因之一。
商品化模型 vs. 完善的产品:DeepSeek与豆包的差异化竞争
国内头部大厂产品经理刘凯(化名)分析道,“DeepSeek,包括接入DeepSeek的腾讯元宝,目前更多处在商品化模型的阶段,而眼下的ChatGPT和豆包们,则更像一个完善的产品,靠着更丰富的功能体系,在用户侧具有了更持久的竞争力。”
腾讯元宝智能助手在回应用户关于找不到智能体的疑问时表示,“目前腾讯元宝部分功能在调整迭代中,AI应用可能暂时未显示,请您持续关注后面的产品升级和更新。” 而在腾讯元宝还处在一些基础标配功能的调整之际,追求规模效应的豆包又从抖音那里借了把力。抖音进一步扩大了其消息列表中出现豆包联系人的内测范围,被测试到的用户,点击进入豆包联系人界面后,还会被引导直接下载或打开豆包APP。
流量争夺:豆包借力抖音,腾讯元宝如何破局?
借助上述动作,字节跳动试图进一步借助超级APP的流量,为旗下AI应用产品导流,从而增强用户打开豆包的频次和粘性。对比腾讯元宝,尽管此前微信也接入了腾讯元宝,但在微信内找到腾讯元宝的流程,要比从抖音消息列表中打开豆包复杂些。
模型与功能之争:元宝与豆包的差异化策略
为了尽可能将用户吸引到自家APP上,过去两个月内,围绕模型上新和产品更新,腾讯元宝和豆包各自展开了一系列新动作。
模型上新:元宝押注混元,豆包深耕自研
接入DeepSeek仅4天后,2月17日,腾讯自研的深度思考模型“混元T1”便灰度上线腾讯元宝,紧接着,3月1日,混元自研快思考模型Turbo S也灰度上线腾讯元宝。
坚持不在豆包中接入DeepSeek的字节跳动,也加紧了在自研深度思考功能上的动作。3月18日,豆包APP全量上线深度思考功能,时隔十天之后,同月28号,豆包又对深度思考功能做了番更新,主要亮点在于将联网搜索能力直接融进了思考过程中,可以实现“边想边搜”。
在国内大模型创业者李振看来,这可以视为两家公司在模型差异化方面,选择了两条不同的路径:腾讯元宝将模型重心放在了缩短推理模型的答案生成时间上,豆包则更重视答案的生成精准度,以此来形成各自模型的区隔度。
功能迭代:元宝加速追赶,豆包联动抖音
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丰富度上,原本便呈现落后态势的腾讯元宝,表现得比豆包更加热情。官方统计的一份数据显示,接入DeepSeek的35天内(从2月13日到3月18日),腾讯元宝版本更新了30次。拍照问答、识图、语音输入、支持检索历史对话、支持折起/展开思考过程、支持停止生成回答、可重新编辑等豆包已有的系列功能,在最近两个月内被腾讯元宝密集上新。
在产品更新上趋缓的豆包,则选择了另一条吸引用户的策略,即持续强化和超级APP抖音的联动。最新的动作便是扩大抖音消息列表中植入豆包作为联系人的内测范围,引导更多抖音用户下载或使用豆包APP。在此之前,豆包已经支持在生成答案中向用户提供抖音短视频特色内容,并在3月中旬内测了一项新功能,即在原有的对话内容下面,用户继续上滑屏幕,会出现基于用户兴趣和对话推荐的内容流,堪比在豆包内再造了一个微缩版“抖音”。来自抖音内容生态的加持,正成为当下豆包增强用户粘性、对抗腾讯元宝+DeepSeek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用户增长与模型选择:月活数据背后的思考
两家产品的上述动作,各自取得了一定成绩。QuestMobile最新发布的《2025第一季度AI应用市场竞争分析》报告显示,腾讯元宝月活用户从去年12月的211万,飙升至今年3月份的约4000万,豆包则从去年12月的7523万,继续增至3月份的1.1亿。但它们又都被DeepSeek这匹黑马压了一头。截至3月份,DeepSeek月活用户达到1.9亿,成为国内AI应用市场无可争议的第一。
DeepSeek的崛起:昙花一现还是长期霸主?
从一度领先豆包再到被豆包重新赶超,腾讯元宝在下载量排行榜上的变化,也让外界思考一个现实问题,即虽然接入DeepSeek可以带来一时的用户增长,但或许难靠着DeepSeek持续增长下去。归根到底,应用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丰富度上的完备性,才是培养用户当下产品忠实度的更强竞争力因素。
如同刘凯并不将DeepSeek视为对OpenAI的威胁一样,靠接入DeepSeek打出产品差异化特点的腾讯元宝,当下也很难具备和豆包在用户规模上掰手腕的资本。“因为它更像是一个商品化的模型,而豆包更接近一个完善的产品,从而使其具有更持久的竞争力。”
用户体验至上:模型选择与多端平台的重要性
OpenAI推出的ChatGPT便是这方面的成功代表。除了OpenAI提供更强大的基础模型之外,还因为ChatGPT背后有一系列附加功能,使其构建起了当下最丰富的产品体验。在这方面,从2月中旬之后才开始发力的腾讯元宝,已经明显慢了好几拍。
产品更新落后一步的另一重影响,则体现在跨设备的多端平台开发上。直到2月28日,腾讯元宝才正式发布了电脑版客户端。在刘凯看来,多设备的转化对用户留存率提升也是助益之一,因为这样“用户就可以在周末和工作日,都能找到使用AI助手的便捷方式,厂商也能借此更深度融入用户的生活。”
此外,因模型选择所带来的用户体验差异,某些时候也可能导致用户选择上的不同。相比腾讯元宝植入的混元自研大模型和DeepSeek,豆包没有提供多模型选项,且在豆包APP中也没有勾选联网搜索的额外选项。这些更拟人的设计,都使得豆包在用户体验上更有好一些,尤其是面向下沉市场用户和老年人群时。
用户惰性与好奇心:如何持续吸引用户?
另一不容忽视的因素则在于,随着各家AI应用中都相继加入深度思考功能所带来的思维链展示,用户对接入DeepSeek类产品的好奇心开始有所消退,这些因好奇而来的试用型用户,留存率往往较低。
当好奇心弱化之后,用户惰性便会重新占据上风。正如傅盛所说的那样,如果你的产品体验只好20%、30%,就很难培养用户的忠实度。现实的残酷在于,不只腾讯元宝和豆包,一众大模型公司,都在力争追求产品力强10倍以上应用的出现,并以此击穿市场,就像DeepSeek已经实现的那样。
AI Agent的未来:下一场流量争夺战?
面对一个新模型层出不穷的未来,AI应用的比拼,正演化为一场新的马拉松竞赛,“你不能因为一次发布而过于沮丧,也不能寄希望于靠一次发布就奠定大局。”李振说道。
新模型的发布:DeepSeek R2与Seed-Thinking-v1.5
年初DeepSeek惊艳亮相后,很快更强大的GPT 4.5、Grok 3,以及Anthropic的Claude 3.7都来了。对于腾讯元宝来说,即将发布的DeepSeek R2新模型,无疑将是其再次捕获好奇流量的重要时刻。3月份各家纷纷推出自研推理模型之际,就有外媒爆料称,DeepSeek正在加速推出R2模型,该模型原计划在5月初发布,但现在官方希望能尽早发布。
当然,豆包也同样留有后手。近期,字节跳动最新深度思考模型Seed-Thinking-v1.5对外亮相,官方称其在数学、代码等多项推理任务中超过了DeepSeek R1,而且参数规模更小。对比DeepSeek R1的671B总参数,同样采用MoE架构的Seed-Thinking-v1.5,总参数只有200B。
AI Agent:下一代AI应用的形态?
除了通过新模型来吸引用户之外,留给腾讯元宝和豆包的另一场较量,或许将发生在AI Agent领域。3月份,AI创业公司蝴蝶效应发布的应用产品Manus,以世界首款通用AI Agent的名头,震惊业内。黄仁勋在英伟达GTC 2025开幕主题演讲中,更是预告当下AI行业,正在从生成式AI进入Agentic AI新时代。
被视为AI Agent元年的2025年还没过半,OpenAI便推出了Deep Research,马斯克的Grok 3也推出了DeepSearch功能,国内智谱AI同样上线了AutoGLM,号称可以实现边想边干。这些AI Agent的一大特点,便是能够自主打开并浏览网页,完成从数据检索、分析到生成报告的全过程。
Manus的爆火印证了市场对通用智能体的高度期待与迫切需求,同时也揭示了AI发展向下一阶段的跃迁。AI Agent爆发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被推倒后,外界开始将目光放在了谁能造就一款真正好用的AI Agent上。一旦成功,这或许将是国内外AI厂商追求的下一个“好奇流量”时刻。现在,就看腾讯元宝和豆包,谁能抢占这一产品高地了。
我认为:AI应用市场的竞争,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家厂商都在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DeepSeek的出现,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一丝不确定性,但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产品本身的实力和用户体验。这场马拉松竞赛,远未结束。
Agent
感悟:
这篇关于中国AI原生应用下载排行榜的文章,让我看到了AI领域竞争的白热化。短短时间内,排名三易其主,说明用户对AI产品的选择非常敏感,同时也反映了各家公司在模型、功能、流量等方面的激烈博弈。DeepSeek的出现确实搅动了市场,但最终能否站稳脚跟,还要看其是否能持续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这场AI应用的马拉松,考验的是各家公司的长跑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