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投资新思维:穿越技术周期,做“种树人”不做“砍柴人”

AI前言3周前更新 yizz
3,306 0 0
广告也精彩

如何在新技术周期下做投资?投资人是“种树人”还是“砍柴人”?

在新的技术周期下,投资的规则已经发生了变化。投资人需要反思自己的角色,是应该着眼长远、支持底层技术发展的“种树人”,还是只关注短期利益、倒卖机会的“砍柴人”?

投资悖论:追捧创新赛道与共识陷阱?

为什么最受追捧的创新赛道往往潜藏着危险的共识陷阱?

创新往往伴随着泡沫,而过度的追捧会导致共识陷阱。许多投资人试图在泡沫中寻找逆向思维,希望成为预言行业崩塌的“末日先知”。知名投资人朱啸虎退出人形机器人项目就是一个例子,他认为该项目商业化路径不明朗,共识度又过高。

预言崩塌有什么价值?长期预测真的可行吗?

尽管预言行业崩塌可能会带来“迟来的历史正确性”,但这种预言的价值却值得商榷。长期预测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任何一项技术的突破都可能颠覆现有的商业图景。就像同时发射的烟花,你觉得某个方向已经稳赢了,另一个方向却炸出更亮的火花。

退出项目等于失败吗?投资人应该如何判断?

投资是一个交易,有进就有退,项目退出并不一定意味着失败,只是股东发生了变化。重要的是,投资人需要深入分析判断背后的逻辑,避免误导

如何理解“看不到”?

“看不到商业化路径”在不同情景下有何不同含义?

看不到”的含义取决于具体的情景。

  1. 技术未出现: 有些创新是由多种技术叠加而来的,在相关技术出现之前,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其应用场景。例如,在汽车发明之前,没有人会想到需要停车位
  2. 技术周期: 如果技术处于稳定状态,那么“看不到”就意味着危险,例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基础设施和技术成熟度很高,投资人应该关注应用商业模式
  3. 技术前景混沌: 如果技术前景尚不明确,那么“看不到”可能意味着机遇。例如,当前的 AI 革命就像 19 世纪的汽车业,有人还在改良马车,有人却在制造发动机。

如何理解“IPhone时刻”、“OpenAI时刻”和“DeepSeek时刻”?

这些“时刻”都代表着技术突破,瞬间打开了人们的想象力改变市场格局。例如,乔布斯发布 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OpenAI 的出现,让人工智能从科幻走向现实;DeepSeek 的开源模型,让人们看到了国产 AI 的潜力。

过期的“成功方程式”?

为什么说朱啸虎的思维惯性存在局限性?

朱啸虎等投资人的成功是基于特定底层技术应用模式创新的。然而,目前的底层技术(如大模型)正在快速迭代,过去成功的经验可能不再适用。

为什么说“技术路线不重要,客户的需求如何、是否付费很重要”的结论存在风险?

这种观点忽略了当前正在发生的颠覆性技术变革。从 OpenAIDeepSeek,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市场格局也在快速调整。如果只关注短期商业模式,可能会错过真正的技术革命

为什么说创业者不应该预测,而应该按照既定的战略意图去奋斗?

技术变革初期预测往往是无效的。创业者应该专注于长期战略,而不是试图预测市场的短期变化。例如,ChatGPT 的爆发依赖于多种条件的耦合,这种非线性演进的特征对投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两个时代的投资逻辑

如何评价朱啸虎对人工智能的认知?

朱啸虎可能低估中国创业者能力,同时也高估了目前人工智能底层模型能力。目前的人工智能更像电影,看上去拥有智力,但并不真正理解何为智力。

为什么说全力拥抱开源生态可能并非最佳策略?

尽管开源生态看上去是一个很好的博弈策略,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开源生态本身也在迭代。投资人不应忽视在底层技术方面的超额收益

朱啸虎的投资逻辑是刻舟求剑吗?

朱啸虎投资逻辑是用过去 20 年成功经验,试图在新技术周期开始阶段复制成功。这种策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能有效,但在 AI 革命初期,可能会失效

给投资人的真心话

投资人应该如何看待AI行业的复杂性?

AI 行业复杂性在于,技术突破应用落地往往交替驱动,既需要短期商业敏锐度,也需要对长期趋势洞察力。中国的投资人需要意识到,我们还处在技术革命初期,需要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

投资管理行业领军者应有的格局是什么?

投资管理不应该只是一门生意,更应该是技术创新引导者社会进步推动者。投资人应该谨慎地分配资本,不低估或小看投资配置所产生的创造力破坏力

投资人应该选择当“种树的人”还是“砍柴的人”?

面对新技术周期游戏规则,投资人应该放下过去的经验包袱,反思投资管理存在的意义。选择当“种树的人”,支持底层技术发展,才能成为真正的投资人,而不是只倒卖机会的生意人

我认为:投资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今AI浪潮汹涌澎湃,若只顾眼前蝇头小利,不肯在底层技术上深耕,终将沦为时代的弃儿。吾辈当效愚公移山之志,持之以恒,方能掘出创新之源泉,浇灌出参天之科技树!

感悟: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在新技术周期下投资人应该如何调整策略,避免过去的成功经验成为束缚。作者通过对朱啸虎言论的分析,引出了对“看不到”的不同理解,以及对技术演进非线性特征的思考。文章强调,投资人不能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应该着眼长远,支持底层技术的发展,成为真正的“种树人”。这种观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每一位投资人深思。

© 版权声明
chatgpt4.0

相关文章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