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DeepSeek:可视化理解,提示词技巧与AI逻辑

广告也精彩

如何在 DeepSeek 时代玩转提示词:从可视化视角理解 AI 底层逻辑

DeepSeek 大火的当下,我们收藏了各种提示词技巧,比如《DeepSeek 最权威的 168 条指令》、《12 个 prompt 框架》等等,生怕被时代淘汰。但收藏了再多的技巧,用起来却发现,真正用到的时候还是不知道如何运用,效率依旧不高。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只是记住了技巧,却并未真正理解提示词背后的逻辑。本文将从全新的可视化视角,帮助你从底层逻辑重新理解提示词的原理。

1. 为什么我们需要提示词?

1.1 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本质是什么?

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本质,是根据用户提供的初始输入文本(提示词),预测并生成下一个词,然后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输出完成。换句话说,模型生成的所有内容,都是基于你最初提供的提示词提示词为模型提供了生成文本的起点和语义方向。模型会根据提示的语义、风格和内容来预测后续词。

1.2 提示词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提示词的核心逻辑就是:你的输入决定了模型的输出。正如你给画家提供颜料和画布,他才能创作出画作一样,你给大模型提供优质的提示词,它才能生成高质量的内容。

2. 如何可视化理解 AI 内部工作原理?

2.1 为什么说大模型是个黑盒?

大模型内部的运作通常被视作一个巨大且复杂的黑盒,这个比喻虽然直观,却过于抽象。实际上,大模型将人类知识压缩成了一个高维向量空间,维度通常数以千计甚至万计,普通人很难直观理解。

2.2 如何将高维空间降维到三维空间?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将这种高维空间降维到三维空间,以便更直观地理解。你可以想象一个巨大的房间,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品,而每个物品都代表一个词语。

2.3 大模型如何定位词语?

举两个具体的示例。

  • 我家门口的水果店苹果
  • 我家门口的手机店苹果

这是两个比较接近的提示词大模型会根据前文中的语境的不同,通过计算,将“苹果”这个词,定位到向量空间中的不同位置。

  • 句子一:“我家门口的水果店苹果
    这里的“苹果”在向量空间中靠近“西瓜”、“香蕉”等水果相关词汇。
  • 句子二:“我家门口的手机店苹果
    这里的“苹果”在向量空间中靠近“小米”、“华为”等电子产品相关词汇。

模型预测下一个词时,会根据当前词语在向量空间中的位置,选择附近的相关词汇。

2.4 提示词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词的作用,就像在调整向量空间中词语的坐标,帮助模型更精确地理解和回应你的需求。你可以想象,如果你想让大模型生成关于水果的内容,你需要把“苹果”这个词推到靠近“西瓜”、“香蕉”等水果的区域。

3. 调整坐标的五种提示词方法

3.1 方法一:精准定位,明确表达你的需求

  • 问题:如何让大模型更准确地理解我的需求?
  • 答案:明确表达需求,如:“帮我写封求职邮件,应聘新媒体运营岗位,强调我 3 年公众号运营经验”。比起模糊的提示词:“帮我写一封求职信”,更容易帮助模型在空间中精准定位坐标。
  • 例子
    • 模糊的提示词:写一篇关于猫的文章
    • 明确的提示词:写一篇关于波斯猫的文章,介绍波斯猫外貌特征饲养方法

3.2 方法二:快速定位,设定明确的角色

  • 问题:如何让大模型生成更专业的回答?
  • 答案:为模型设定角色,比如“你是一名医生”,会迅速在向量空间中定位到医疗相关领域的区域,让生成的内容更贴合你想要的专业度。提示词技巧中经常出现的,“如果你是马斯克/巴菲特,你会怎么看这个经济问题”,也是一种在向量空间中快速定位的方式。
  • 例子
    • 没有设定角色:解释一下量子力学
    • 设定角色:“你是一名量子力学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下量子力学”。

3.3 方法三:坐标平移,简化解释或风格转换

  • 问题:如何让大模型用更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
  • 答案:如果无法理解某个概念,尝试“用 10 岁小孩能懂的语言解释”,这相当于将复杂内容在空间中“平移”,变得更易于理解。类似地,“用鲁迅的风格重写”或“用贴吧暴躁老哥的风格重写”,都是在向量空间中的坐标平移。
  • 例子
    • 原始提示词:解释一下区块链技术
    • 平移后的提示词:用 10 岁小孩能懂的语言解释一下区块链技术。

3.4 方法四:坐标微调,通过举例子或规则明确需求

  • 问题:如何让大模型生成更精准的内容?
  • 答案:用具体的例子或明确的规则来辅助说明,这种方式能让模型对坐标进行精细的微调,生成更加精准的内容。

例如:

你是一位资深旅游顾问。
我想为我和父母计划一次7天的日本关西旅行,重点是京都和大阪。
请根据以下规则制定行程安排:
– 每天的行程不要太紧凑,适合中老年人节奏
– 每天不超过两个景点
– 尽量避开热门高峰时间

请按天列出详细安排,并简要说明每个景点为什么值得去。

  • 例子
    • 没有规则:写一篇关于咖啡的文章
    • 有规则:写一篇关于咖啡的文章,要求:
      • 字数在 500 字左右
      • 介绍咖啡历史种类制作方法
      • 语言生动有趣

3.5 方法五:坐标开放,利用 AI 的知识扩展沟通

  • 问题:如何利用 AI 拓展我的视野?
  • 答案:如果你不确定具体的需求,可以用更开放的方式,比如:“我想了解 Prompt 工程,我应该问你哪些问题?” 这种方式,让模型在更大的范围内自主探索,帮助你拓展视野。如果把之前的技巧称为在向量空间中对坐标系进行“收缩”,这种方式就是“开放”,让大模型在自己海量的信息中自由飞翔。当我们拥有了大模型这样无所不知的“外脑”,通过有效的提问,就能撬动这个信息杠杆,快速获取你之前未知的知识。
  • 例子
    • 封闭式问题:Prompt 工程是什么?
    • 开放式问题:我想学习 Prompt 工程,你应该教我什么?

4. 如何准确定位模型中的坐标?

4.1 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模型

大型语言模型就像一个拥有无穷知识的“外脑”,人们的美好愿景是,它应该如同机器猫的神奇口袋一样,无所不能。但实际使用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能从这个“口袋”里掏出什么,关键还在于使用者的想象力和知识积累。

4.2 如何创造新的可能性空间?

GPT 4o 刚推出生图功能时,第一个巧妙地使用提示词吉卜力风格”的人,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向量空间,迅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效果。未来,谁能率先提出这些创新的“魔法提示词”,谁就能抢先进入新的可能性空间。而要发现这些词,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我们自身持续地学习、观察和实践。

我认为:所谓提示词技巧,不过是工具,真正能驱动大模型这架马车的,还是我们自身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如同鲁迅先生所言:“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提示词亦是如此,用的人多了,自然会形成一套规律,但真正的创新,往往来自于打破这些规律,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个人感悟:

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提示词背后的原理,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巧。通过将大模型的工作方式可视化,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如何通过提示词来引导模型的输出。我认为,提示词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创新。

© 版权声明
chatgpt4.0

相关文章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