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与AI时代的流量入口
引言
在2011年11月,微信v3.1版本首次在塞班系统上推出二维码功能,随后迅速扩展到安卓和iOS平台。张小龙曾预言,二维码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如今,我们站在AI时代,思考AI时代的“二维码”在哪里,以及如何深挖AI时代的潜力。
二维码的复盘思考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与生态缺位
- 智能手机与即时信息交互需求: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即时信息交互的需求,而传统服务端尚未完全适应这一变化,造成了体验断层。
- 二维码的双边效应:二维码通过手机摄像头快速传递信息,实现了信息的无人值守传递,推动了扫码的快速普及。
策略与普及
- 高频场景绑定:要快速承接新场景流量,需绑定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高频场景。
- 降低推广门槛:让用户无需额外成本,使用现有工具完成操作。
AI时代的信息处理
AI与信息检索
- 互联网时期:用户输入问题,由人或机器检索并展示相关材料。
- AI时代:AI根据用户输入,检索材料并生成展示结果,实现更智能的信息处理。
Copilot模式与实时数据注入
- 实时数据录入:AI能够实时、自动地注入数据,提供更及时的信息服务。
AI应用层的挑战与机遇
人类对AI的使用门槛
- 先天基因缺失:人类没有先天使用AI的基因,因此使用门槛较高。
- 后天学习不足:AI作为新兴事物,缺乏现成的学习工具和环境。
交互创新的必要性
- 结合熟悉事物:创造新方式,将AI使用与熟悉的事物结合,降低学习成本。
我的实践与探索
浏览器滑词弹框交互
- Fluentify:一款开源AI浏览器插件,实现了划词弹框和侧边栏交互。
PC端与移动端的AI应用
- PC端:集成AI工具到工作环境中,如代码补全工具。
- 移动端:探索更一致有效的交互方式,如语音输入和悬浮球。
移动端的创新尝试
- ChatGPT小组件:允许用户快速访问AI服务。
- 海螺的悬浮球:AI长期处于待命状态,提供即时服务。
感悟与想法
我认为:在AI时代,我们应当关注如何让AI更自然地融入用户的生活,成为用户的得力助手。无论是通过实时补充信息的copilot模式,还是通过锁屏按钮般的静默守候,我们都在探索最佳的交互实践。AI的未来,将更多地依赖于如何与人类共生,而非单纯的技术进步。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